天气一热,大家都离不开空调。而有很多人在开空调的时候,总是习惯将空调调到 26 ℃,因为都认为这个温度比较舒适,也比较省电。
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因为在白天的状态下,空调开到 24 ℃ ~27 ℃是最舒适的,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空调再开 26 ℃就不太合适了,因为在晚上的温度是有一到三个不同降温的体感。
在晚上 10 点 ~12 点左右,人体在活动阶段体温是比较高的,空调设置 26 ℃是十分舒适,但是到了晚上两三点的时候,身体已进入睡眠状态体温也会下降一点,这时再开 26 ℃就会感觉到冷了。
【资料图】
而到了凌晨 4 点 ~6 点这个时间,我们就会感觉到冷得不行,所以晚上空调开 26 ℃肯定是不适合睡觉的。
经过测试晚上睡觉的时候,空调开到 28 ℃是最舒适的也是最省电的,因为这个温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就算睡着了没有盖被子也不会着凉和得空调病,所以在晚上开 28 ℃是最适宜的。
同样开空调为什么开 28 ℃更省电?
大家都知道,空调温度调得越低,耗电量就越多,制冷时温度设定每高 1 ℃,至少可省电 10% 以上,而我们人体几乎察觉不到这微小的差别。
另外还有一个省电的方法就是定时功能,一般在睡觉的时候「定时」两三个小时即可。
如果实在怕热,晚上睡觉时还可以将空调设定为「睡眠」状态,还可以达到 20% 的省电效果哦。
空调时开时关最耗电空调不要频繁开关,耗电还容易造成损坏。
正确的做法是:开机时将空调设置到高冷状态,以最快达到降温目的,当温度适宜时,改中、低风,以减少能耗。
待在空调房里虽然凉爽,但待的时间太久也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比如鼻塞、流鼻涕、喉咙干痒、关节酸痛以及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空调病。
「空调病」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名称,而是社会学诊断的病名,泛指由空调引发的疾病。
为什么会出现空调病?
1、空气干燥
空调吹的风湿度较低,皮肤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散失大量水分,进而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眼睛干涩等情况。
2、冷热刺激
室内外温差过大,频繁出入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毛孔、毛细血管遇冷收缩而导致流鼻涕、感冒;毛孔不能及时打开,出现中暑或喉咙痛、鼻塞等。
3、微生物滋生
空调内部叶片和滤网,非常容易堆积灰尘、滋生细菌霉菌螨虫。这些细菌霉菌螨虫会主要攻击鼻腔和咽喉和皮肤,非常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以及诱发自身疾病 ( 哮喘、鼻炎、皮炎等 ) 。
如何预防空调病?先开空调后关窗,使用空调必须注意通风,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
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 25 ℃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 7 ℃;冷风出口处不要直接对着人和办公桌。
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降温太快易发病。
不要在开空调的室内抽烟,会使空气质量变得更差。 空调房较为密闭不通风,一直得不到室外空气的更新,就会一直积累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气体。久而久之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空调最少要每年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尤其是每年开始启动空调时,一定要深度清洗一次。在使用的过程中,过滤网最好半个月清洗一次。
清洗空调过滤网
第一步:断开空调电源,打开前面板,取出空调过滤网。
第二步:温水打湿后,可用中性洗衣液清洗。清洗时最好不要用刷子刷过滤网,以免把网眼刷大。第三步:清洗干净后,自然晾干即可装上。以上动图来源:真象来了如果不经常清洗过滤网,灰尘堵塞,就容易造成通风不畅,要达到设定的温度,空调的运行时间自然就会延长,耗电也会增多。
且空调内部的散热片才是灰尘堆积的重灾区,但因不可拆卸,而且结构复杂,单纯靠擦拭无法把灰尘清理干净。所以,还是请专业人员清洁比较稳妥。
此外,深度清洁空调不但可以改善使用效果,还可以降能耗省电,提高制冷效率,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符文工房5血枪怎么做
下一篇:最后一页
芍药成了销售“头牌” 康乃馨每枝9元左右 母亲节来临,鲜花热销。过去多年都是康乃馨唱主角,但这两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月7日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