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菜!”
(资料图)
随着一声嘹亮的四川方言,一名着厨师服、手持印着麻婆豆腐菜谱的“川菜大厨”上场。随后,手持印着四川名菜的油纸伞的舞者上台。其间,“大厨”还用了一个长达10多秒的男高音,来展示四川美食的火辣和四川人的热情。
↑闭幕式现场,张学樑(中)扮演“大运村厨师”
这是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现场的一幕,由“金钟奖”得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张学樑扮演的“大运村厨师”让人眼前一亮。
“他(大运村厨师)是一个符号,既能体现四川的美食文化,也代表着万千成都大运会志愿者。正是志愿者的默默付出,才保障了成都大运会的完美收官。”张学樑说。
谈角色:
扮演大运村厨师,“是万千志愿者的缩影”
“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能够参与其中就已难能可贵。”张学樑曾无数次站上国内外舞台,但这一次,无疑是最特别的一次。
几个月前,张学樑就得知自己成为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表演人员,“心里很激动”。他对这场盛会充满了期待,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了解比赛内容,理解大运会宗旨,并结合自己的演唱经验进行锻炼。当然,一场盛会的呈现,是不断磨合后的默契配合。
张学樑最初以为,仅仅是站在台上演唱,但现实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用惊喜、惊讶、惊奇三个词来形容此次表演。
和以往不一样,此次他参与的是一个有数百人的“超大型歌舞剧”,要求简约,但要有人物、有情节、有情感。这种表演方式区别于平常的舞台表演,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上会遇到很多困难。
↑张学樑(中)扮演的“大运村厨师”让人眼前一亮
对他而言,唱,并不是难点,而是需要在舞台上和上百人配合,进行情景式表演,既要融入其中又不显得突兀,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走位。舞台的庞大增加了走位调度的困难,这些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排练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另一个难点,在于对角色的塑造。张学樑认为,此次演出,角色的意义大于表演本身——“我所扮演的大运村厨师是一个符号,他是万千志愿者的缩影。这一章节就是为致敬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而设。”
作为成都大运会的亲历者,张学樑心中有很多感触。一个月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排练。截至闭幕式前夕,他和现场的大学生们已经进行了10余次排练,“但没有一个人说辛苦。”在他看来,这也代表着志愿者无私奉献、坚韧向上的精神。
↑张学樑在彩排中
尽管辛苦,但每当他从后台来到舞台中央,一抬头,便看到挂在观众席上方的五星红旗,那一瞬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站在台上,就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因为此刻,我们不仅代表一个城市,更代表了一个中国人的形象,我们的背后就是国家。”他希望可以通过成都大运会,让世界了解中国,走进中国。“我们也愿意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谈音乐:
一个有着浓厚音乐氛围和文化的城市,
一定是一座幸福的城市
“虽然我们不再年轻,但通过这次盛会,能感受到我们依然还是少年。”张学樑认为,“破圈”是本次闭幕式表演的亮点之一。在表演上,它打破了以往晚会的表现形式,运用了很多高科技,让人眼前一亮。他给记者分享说,之前有一位德国的导演专家来观摩闭幕式排练,觉得现场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没有想到中国人可以把大运会的闭幕式做得这么先进。
另一个亮点,在于此次导演组将闭幕式场地选在了成都露天音乐公园。
他还记得第一次入场排练时的感受:“恍惚来到了希腊国家歌剧院。”他补充道,两者舞台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于封闭式的体育馆,两者都是在一个开阔的空间,呈半圆形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
↑闭幕式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举行
这样的舞台设计,也拉近了舞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距离,让演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和观众互动。
事实上,张学樑对成都并不陌生。基本每年,他都会来成都一次。除旅游之外,更多的是音乐演出,或是当比赛评委。
“成都有很多著名交响乐团,有着一流的城市音乐厅,还有四川音乐学院培养专业人才。从我来成都的频次,就能看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决心。”他笑着说,一个有着浓厚音乐氛围和文化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幸福的城市。
他希望,未来,人们知道成都不仅仅是因为大熊猫,也不仅仅是川菜,还有因为音乐。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王红强
编辑 张寻 责编 官莉
芍药成了销售“头牌” 康乃馨每枝9元左右 母亲节来临,鲜花热销。过去多年都是康乃馨唱主角,但这两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月7日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X 关闭
X 关闭